数字报
首页 > 肇庆 > 广宁 > 正文
“卖空气”的广宁农民林下“淘金”
分享到

微信

微博

0
分享到-微信
X

核心提示: “我们是靠山吃山!”站在村边林下砂仁地旁,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连爽朗地对记者说。初春的阳光穿林而过,砂仁叶上树影斑驳。这一片树林的碳汇价格已翻倍,形成的良好生态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。绿水青山让这个昔日贫困村意气风发,底气充足推动乡村振兴。走在新路上,全村上下都感觉有了奔头。

赤坑镇林下种植的砂仁长势喜人。 西江日报通讯员 吴映霖 摄

西江日报记者 陈洁 吴映霖 张苑卉

“我们是靠山吃山!”站在村边林下砂仁地旁,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连爽朗地对记者说。初春的阳光穿林而过,砂仁叶上树影斑驳。这一片树林的碳汇价格已翻倍,形成的良好生态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。绿水青山让这个昔日贫困村意气风发,底气充足推动乡村振兴。走在新路上,全村上下都感觉有了奔头。

“卖空气”寻发展

合成村村民第一次意识到森林保育的经济价值还是在3年前。2020年12月28日,在广州市碳排放权交易所,广宁县4个省定贫困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成交价36.06元/吨竞价成功,创当年广东省碳普惠减排量公开竞价价格新高。4个村中,合成村交易量最大,5434吨碳汇为村集体挣了18万元!对于当时的合成村来说,这可是一笔“想都不敢想”的大收入。

合成村位于广宁县北部,多山地丘陵,到县城需1.5小时车程,弯弯曲曲的环山公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。除了大片密林,合成村找不到别的经济资源。想尽办法,村民的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。当政府部门进村推广碳普惠项目,介绍“卖空气”能挣钱的“稀奇事”时,大家满脸疑惑。直到交易成功,钱打到集体账户上,大家才恍然大悟。

揣着“第一桶金”,村民们想的可不是等分红,而是有更大的“野心”。郑志连表示,这笔钱要用来发展集体经济。过去的苦日子让全村更加渴望发展,特别是2021年脱贫攻坚战胜利,合成村摘掉贫困村帽子后,怎么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村里的头等大事。

除了合成村,3年前一起“卖空气”的其他村子都有同一个愿望——一定要发展。这也是记者采访中常听到的五个字。

“家门口”有新路

不过,问题又来了。对于脱贫村而言,发展基础尚未牢固,资金投到什么地方才能生蛋呢?几条村子都为之犯愁。在其他村派村干部外出考察寻觅产业时,合成村则在“家门口”找到了答案:发展砂仁种植。砂仁是四大南药之一,镇里以前就有种植传统。如今在企业统购统销的带动下,村民重新养护砂仁,提升质量和产量。合成村目前已在林下发展了1000亩,今年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。

合成村被层层密林包围,一汪碧水在村口蜿蜒,让人沉浸在满眼翠色中。同一片绿水青山,既换来了碳汇,如今又发展起林下产业,一举两得。

“林下的环境能让砂仁吸收更多养分长得更好。”广宁县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股长程月明看好合成村发展砂仁产业。他介绍,赤坑镇的森林植被保存得比较完好,当地混交林居多,阔叶树占比高。这种林分结构可以涵养水源,增加土壤有机质,十分适宜发展林下经济。

“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些杂树这么有价值。”广宁县祥景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冯惠容说。她是赤坑人,从小在林下长大,跟村里很多人一样把这些林林总总的树木称作“杂树”。12年前,她回赤坑发展砂仁种植,了解到“杂树”就是不同树种组成的阔叶林,林下砂仁长势好质量高。

赤坑种出的砂仁深受市场欢迎。冯惠容从村民手中收购砂仁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,最初10元/斤,2022年涨至20元/斤。好几个乡镇邀请她前去投资。她到了当地习惯先看周边的山和树。“树好、林好才能发展好,”她笑道,“我现在连树都舍不得砍了。”

“三不靠”有依靠

“以前大家可不会这么想。”程月明笑道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就在广宁县各个山头种树,对国家持之以恒推动森林抚育感受深刻。他表示,经过三十多年不停歇地护绿,地方的森林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。在一些地区,原本树龄相近、树种较为单一的针叶林,逐渐变成了“老中青混合”、层次丰富、树种多样的针叶阔叶混交林。

随着林分优化,发展林下经济的环境更好了。森林的固碳能力也得到提升,为逐步扩大林业碳汇交易奠定基础。对于所在村来说,这意味着集体资产获得升值、变现机会也越来越多。

江屯镇是广宁县生态修复面积最大的镇。受自然因素影响,当地土壤的沙质含量较高,林分比较单一。10年以来,广宁县在该镇补种了过万亩阔叶林。如今,这片林木的价值正被唤醒。

江屯镇江合村党支部书记欧立成热切地期盼着“卖空气”。他是“90后”,思维活跃,敢说敢干。2021年,他在而立之年回到家乡,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2万元,增收成为他最迫切的任务。江合村没有丰富的资源或突出的区位优势,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,有田靠田,有山靠山。经过流转撂荒地等工作,去年该村的集体收入提高至6万元,但面对种种支出还是捉襟见肘。

去年,县里通知将组织新一轮碳普惠工作。欧立成十分惊喜,立即动员各个自然村积极参与,希望推广开来。他说:“我们想翻修村道和路灯,建设新农村。如果能‘卖空气’,我们就能多一笔资金。”今年有大企业承包村里林地,欧立成计划把相关片区的碳汇收益分成写进合同。

在广宁,类似这样“有树有林,急盼发展”的村子还有很多。木格镇册田村就是其中之一。该村处于不靠大路不靠大河不靠墟镇“三不靠”地带,全村3000多人,但只有1000多亩耕地,2022年村集体的收入只有2.3万元。这些年,村里一直想发展林下经济,却无奈资金有限。“卖空气”让册田村党支部书记周洪嗅到了机会的味道:“我们耕地少,但有2.6万多亩林地,碳汇很多,如果能‘卖掉’,那就有资金扩大产业了。”

因为本地收入低,册田村村民只得常年外出打工,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村里一幢幢小洋楼。周洪告诉记者,在发达地区工作的经历让村民们增长了见识,提起“卖空气”,全村人都非常支持。

小树苗大期待

今年植树节前,程月明带着记者看望他这些年种下的树。在山边,他笑眯眯地讲述山杜英、藜蒴、红锥等树木的特点。当初不过半米高的小树苗,几年间已长高至三四米,尽显蓬勃生机。他期待它们真正成林的那一天:“都说十年树木,很不容易的。”

与树木同向上,这些年来,广宁人民正奋力推进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生动实践。阳春三月,万物复苏。冯惠容忙于扩种和销售,她现在不仅卖砂仁,还和农科所合作,推出深加工产品。去年合作社实现了近500万的销售额,最多一家农户增收近4万元。这个春天,她更是踌躇满志。

广宁县近日完成了新一轮碳普惠项目资料送审工作。相比3年前,本次参与主体扩大到逾100个村。村民们十分关注碳价,3月10日,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成交最高价为82.98元/吨,相比3年前的交易价翻了一倍多。

西江日报、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.
凡本网“西江日报”电子报,以及注明来源“西江日报”、“西江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。凡是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、链接、转贴、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。已经被本网授权的,使用时必须做到:(1)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、作者信息“西江日报记者***”、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。(2)如修改标题,必须注明原标题。(3)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,仍须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。
2.
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西江网”或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,如其它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行负法律责任。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,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3.
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。
联系人:罗小姐、涂先生(电话:0758—2722284)
详细请浏览:http://www.jstecs.com/about/copyright.shtml

关于我们| 广告服务| 版权声明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事业单位

粤ICP备09102757号|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|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

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西江网版权所有)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

色婷婷7777免费视频在线观看,久久久久久久97,亚洲人成人无码WWW影院,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